西安碑林圣教序原石
时间:2025-10-20 18:02:20 编辑:翡翠原石网 访问:748
碑林区现有的王羲之刻碑代表作,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有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这块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八日,但却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太宗对王羲之书法之崇尚,潜心二十四年集王羲之字刻碑予以铭.
名碑荟萃主要内容,课文先简介了西安碑林,说明它是“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称这里是“名碑荟萃”的地方.然后以历史朝代为序,分别介绍了东晋的王羲之、唐初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颜真卿之后的柳公权等书法大家的事迹及其书法的主要特点.最后概括说明碑林中的书法在我国艺术宝库中的地位.课文中介绍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代表作《皇甫诞碑》《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没有讲到王羲之的作品,这是因为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经失传.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特点临摹和创作需要注意什么乙瑛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临摹要含蓄,褚遂良写的字很灵动,像是在冰上跳芭蕾舞一样,要看准字帖字的结构,写出形断势连的感觉,乙瑛碑是隶书不太清楚.
怀仁集王圣教序,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王羲之各帖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介绍,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雁塔圣教序碑,前石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后石存于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21行,行42字.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书,20行,行40字,文右行.二石皆为楷书,万文韶刻.现所选为前石拓本.《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褚遂良圣教序是雁塔碑吗,《圣教序》唐太宗撰写,褚遂良书,称为《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共二石: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十几年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文字内容用唐太宗撰写《圣教序》),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又名《七佛圣教序》,这个碑在西安碑林.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为什么字那么小,《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因为字数太多,所立碑的高度有限,因此字显得比较小.碑文的主要特点:其主要特点是:(1)字数多.全碑共1900余字,字字精雅飘逸,款款相映成趣,可供学习和临摹的余地很宽.(2)字体多.全碑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其间,大胆地搭配、组合、集成,
一字千金的故事,典故一: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典故三: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
有关王羲之"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资料,怀仁集王《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陈列在西安碑林第二室东侧第二排南数第一的位置.此碑螭首方座,高350厘米.宽100厦米,刻于唐高宗李治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怀仁,唐弘福寺和尚.以唐太宗李世民喜爱王羲之的字,用选集拼凑的方法集“王”字而成,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至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48—672年),历时24年.此碑形神兼备,书法秀劲超群,分行市白,笔意俱存,俨然是一气呵成,不愧为古刻名碑之妙品,难怪世
不看原碑一定不知道圣教序有多震撼,《大唐三藏圣教序》(下简称《圣教序》)与《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下简称《圣教序记》)二石皆为楷书,万文韶刻.两石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大雁塔底层,分立塔门之东、西龛各一.东龛内为唐太宗所撰之《序》碑,书写行次从右排向左;西龛内为唐高宗还是太子时所制,书写行次从左排向右,两碑对称.《圣教序》21行,行42字,共821字,文左行.《圣教序记》20行,行40字,共642字,文右行.前者题额是隶书、后者为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