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翡翠原石网 > 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

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

时间:2025-05-10 10:16:45  编辑:翡翠原石网  访问:850

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

2023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78本入围书单|人文历史,并于2019年以“陆征祥文书”之名在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开放使用。唐启华通过对...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顾颉刚、吴晗、丁则良、严耕望、刘子健、张家驹、程应镠...

陈建华|章培恒先生的内曜与心声,四、采用“同中之异”的“比较”方法研究文学史,起参差的对照之效,从而超越了...他是最具备研究陈寅恪条件的一位。1980年《陈寅恪文集》出版后,在学界引发“...

宗教史研究如何面对经验与文本:以近现代佛教史研究为例,13陈寅恪、陈垣的佛教史研究都只是他们对于历史大叙事中的一个部分,他们所...这一把经典研究融合到文本考订与教史演进的脉络里来加以考察的方式,正与他在内...

陆扬|浅议陈寅恪学术之研究方法——兼答饶佳荣先生,《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发表于近期《北京大学学报(...同时也希望能与陈氏史学之间多少有种视域之融合,知我罪我,thejuryisstillout。...

南北分野的文学地理学与审美的文化记忆,陈寅恪显然重视的是士大夫固有的忠于先君的家国情怀,庾信(513—581)赋...地方志研究及地方文学史鸿篇巨制也开始出现。当代文学的深刻变革发生于20...

王晴佳|陈寅恪的“体、用”观与其魏晋隋唐史研究,都数次提到了陈寅恪的杰出贡献。杜希德宣称,唐史研究这一领域的建立,主要仰赖...而且也为我们探讨陈寅恪的唐史研究,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笔者以为,陈寅恪之...

道与无为:中华道家的治理思想及对人类治理体系完善的启示,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显密乘之别”与“大乘显宗之合”——比较视域下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研究[J]....

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这可以说是一种视域的融合。关键词:陈寅恪/唐史研究/《隋唐渊源制度略论稿》/...今日对陈寅恪唐史乃至整个中古史研究贡献的评估,自不应限于学术史的范围...

佛教化视域下宗派佛教成立问题的再思考,也在史和制度史的领域中引起相关的讨论。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是主隋唐...《陈寅恪范式及其挑战--以魏晋之际的史研究为中心》,载《中古史研究(...

饶佳荣|陈寅恪有过“唐史转向”吗?陆扬《视域之融合》读后,而陆扬《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下文简称“《再考察》”)则重点检讨陈氏“为何选择唐史作为他史学研究的核心”,并尝试在国际视野...

[建党百年学术百家]唐长孺:唯物史观与实证研究的完美结合,故在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上主要承自陈寅恪。汪荣祖曾根据唐长孺治史风格明显“...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故吕思勉、陈寅恪等前辈学者对...

饶佳荣|陈寅恪有过“唐史转向”吗?陆扬《视域之融合》读后,而陆扬《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下文简称“《再考察》”)则重点检讨陈氏“为何选择唐史作为他史学研究的核心”,并尝试在国际视野...

所学关天意——《陈寅恪新论》出版,襄进学术——陈寅恪对敦煌文献的利用与阐发/荣新江陈寅恪与语文学/沈卫荣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陆扬陈寅恪著作的标点符号/高克勤出版...

【建党百年学术百家】唐长孺:唯物史观与实证研究的完美结合,故在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上主要承自陈寅恪。汪荣祖曾根据唐长孺治史风格明显“...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故吕思勉、陈寅恪等前辈学者对民族...

论侯外庐先生对道教思想史研究的贡献,道教思想史的研究仍是思想史研究的薄弱环节。陈寅恪先生指出的儒释道三教...当代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者都认为唐代高道王玄览的思想值得关注。侯外庐先生...